在羊的地盤上談豬! 2011.11.12
蘭嶼地區中小學幼稚園教師文化回應教學增能研習
***
在蘭嶼的第二天,我們一大早就到學校;
民宿走到學校的距離,其實很近,穿過部落裡幾間房舍,就到了,
就像自家後院。
從操場來到朗島國小,演講地點的門還沒開,
我們則到樓上的辦公室求助,並借幾張投影片(在主任翻箱倒櫃下,把校內僅存的一包都給了我,他說,已經很久沒有人在使用投影片了)
拿到投影片後,開始講課前的學習單準備。
***
第一場 美琴老師的文化回應課程概況講完後,才是山豬獵人課程分享,
依照慣例,此次也替這次的蘭嶼分享取了一個適合的名字:一切的發生,都因為參與。
研習場上來了少見的老師群,且來自不同的學習階段;
從幼稚園、國小、國中到高中老師都有。
為了搭配下午的實作討論,以及中場分組操作的需要,我讓老師們起身幫忙一起將座位分成了三大組,分別是「幼稚園+國小組」1組、「國小+高中」1組、「國小+高中組」1組,每組剛好5-6個人。
***
{幼稚園+國小組}
{國中+高中組}
{國小+高中組}
為了暖暖"腦子",因此讓老師們先做了腦力激盪,準備接下來的課程。
何謂重要的議題?能夠呈現當地重要的文化意涵,我想昨日的照片可見一般;
我習慣前一天將該場次的照片收集後,作為當日分享的素材~
有共鳴,才能達到分享交流的真正意義。
***
課程分成了三個部分:團體~~是「印象中的山豬」及「山豬對對碰」,分組~~是「骨頭會說話」、「腳蹄乾坤」以及「腳印配對碰」;最後,才是「課程發想訓練」,設計了表格讓老師們搭配能力指標做在地課程設計,當然素材即是我昨天收集的!
因此,成了典型的在楊的地盤上談豬!
被拱出來的(國中)美術老師,選了較難呈現的正面山豬圖來畫,這倒是多次分享來的頭一遭。(而且畫得真好)
接著嗅出真實的山豬照片,帶著大家一起來找碴!
藉由大家的眼睛,用比較來檢視山豬的每一個身體特徵,並搭配其生活環境做討論說明。
***
(下午場)
在「骨頭會說話」...
能與山豬頭骨進行親密接觸,對老師們都是一種新鮮的經驗,從牙齒的齒式及數量、外型(類別),可探討山豬的食性、年齡以及生活環境。
老師們熱絡地翻找著山豬頭骨上的訊息,連結他們的專業知識(此組是國高中組),彷彿診斷般綜合訊息做了詮釋,就像進行了一場小型的質性研究。
***
在「腳蹄乾坤」...
也是教師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內容(其實我們所處的環境,學習的知識,大多都落於這個層次:熟悉卻又陌生)
他們嘗試用腳印排出野地的山豬步態,並以此來判斷山豬體型大小、運動狀態。
在「腳印配對碰」...
這是我將原設計(團討式)改為操作模式的第一次嘗試。
看似對對碰,教師們卻要在圖鑑上提供的有限訊息下,像偵探般查出腳印的主人!
配對完後,我會上前去詢問配對的理由,接著公布「通過」或「不通過」;
不通過的組別,要進行第二輪迴的配對。
通過的組別,我會在一次的統整所有的訊息,做最後的整合;
在這裡,我發現不同組別的老師判斷的依準不同,合理的訊息即使從不同角度切入,仍能正確配對成功!
我也會分享其他組別的看見,這樣的討論比原先的設計(老師提問、孩子回答)更多面向,也更客觀。
最後,老師們使用科學工具:方格紙(投影片就是它了...)來記錄下腳印的大小與外觀比例。
***
休息時間,讓老師們討論,以這樣的課程模式進行在地課程設計,並能溶入能力指標做對應;
以下是分組上台報告,分享期課程設計之理念:
***
這是一趟收穫滿滿之旅,在地主任也說,這是難得出席率(通常蘭嶼研習大多只有4-6人);
總而言之,下次有機會,避開東北季風,我想就不會有「關島」之虞了><
明天早上回台東,臨別時,來個大合照吧!
前一天照片:素材請參考 蘭嶼風情畫(1)~迎風踏浪之旅(第一天)
留言列表